查看原文
其他

过年回家,如何让你的七大姑八大姨搞明白你在研究啥?

2017-01-16 科研圈

图片来源:blogarama


春节将至,辛辛苦苦做了这么久的宝贵课题,要不要跟家里亲戚朋友们介绍一下?可是万一你口若悬河讲了一大堆,听众们都跑去神游天外,这就很尴尬了。Shepherd教授是位跟公众聊科学的高手,他的9点人生经验,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撰文  Marshall Shepherd

翻译  王可

审校  赵维杰


大部分普通人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当科学家试图向普通人解释复杂问题时,听众常常会神游天外、充耳不闻。他们可能会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错误的过度简化,得出带有偏见的结论,也常常只会去相信那些符合他们个人喜好的内容。


即便如此,科学家还是应当积极地与公众互动。我曾经在各种场合向不同的人解释天气与气候问题,从白宫到路边的咖啡店。我清楚地知道,面对不同的听众,我的表述方式也应当有所差别。


基于在美国宇航局(NASA)、佐治亚大学和气象电视台的多年经验,我在这里为想要和普通人谈论科学的科学工作者提出9点建议。



2016年11月12号,科学家约翰·斯诺在麦克默多南极站向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讲解有关南极冰山加速移动的问题。图片来源:Mark Ralston/Pool Photo via AP


1,了解你的听众。很多科学家会在面向普通民众、政府官员和专业同行谈科学时使用完全一样的内容,这是错误的。耶鲁的一位出色的气候信息传播学者 Anthony Leiserowitz 曾对我说:“不了解你的听众就像是关着灯投飞镖。”


2,别用术语。科学家们可以很轻易地甩出一大串诸如“偏差”“趋势”“pdf”这样的术语。虽然大多数科学家知道“pdf”代表“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我敢打赌大部分普通人听到“pdf”时,首先想到的会是一种文本格式(或者根本不知道)。在《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的一篇文章中,Richard Sommerville 和 Susan Hassol 将那些需要谨慎使用的科学术语制成了一张表格:




3,说重点。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习惯于在给出最终结论前对背景信息和数据细节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是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就接受到的训练,也是科学家在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方式。然而对于公众或者政策制定者,这样的方式就需要转变。我们需要在一开始就把关键要点和最新结果准确精炼地传达给听众。(就像“电梯演讲”一样)



4,多用类比和比喻。我发现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类比十分好用。当我说“天气就像你的情绪,而气候像是你的性格”或者“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天气,可以等几个小时;但如果你不喜欢这里的气候,你就只能搬家了”,虽然这些比喻并不完美,但是可以让人产生共鸣,从而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这样的交流方式也能够帮助人们明白,那些基于近期天气情况而得出的关于气候变化的结论有多愚蠢。


5,只讲三点。不断有研究证实,只讲三个关键点是最有效的。我经常发现科学家们(也包括我自己)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总是试图去讲述整个故事,解释每个细节。科学家们需要努力让自己传达的信息易于记忆、切中要点、高度概括(memorable, meaningful and miniature)。这就是所谓的“3M准则”,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自己的科学交流研讨会中也推荐了这一准则。


6,你是专家。跟外行讲科学时,科学家们常常会感到很不自在。请记住以下几点:1)自信一点,因为你才是专家;2)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不要擅自做推测和展开;3)在交谈过后的几天、几个月或是几年后都要对自己当时想要(或是不想)表达的东西进行反思,然后将反思的成果应用于日后的交谈。


7,善用社交媒体。对科学传播而言,社交媒体上似乎充满陷阱。但是只要你能够应付信息流中的高噪信比,正确辨别其中的观点是否专业,并管理好自己的信息和时间,社交媒体就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交流“网络”。听到科学家或学者说他们不好意思使用社交媒体时,我会感到难堪。 快餐式新闻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物,也不是孩童的专利:对于政策制定者、媒体和众多学者,社交媒体都是重要的信息集散地。


8,放下对“红人”的偏见。学术界中,有些人会抱有一种精英阶层的傲慢。他们对于那些在期刊、研讨会和教学场所以外传达科学信息的学者们嗤之以鼻。我越来越发现,这种想法就像是一种“鸵鸟心态”。如果真正的专家和专业知识在公众场合中缺席,这些位置就会自动地被“砖家”填补。在现今世界中,只要拥有一定的影响力,要得到所谓“专家”的标签并不困难。


9,联系生活。对于公众来说,要跳出眼前柴米油盐的生活,而去关注气候变化对现今和未来的影响并不容易。现实情况是,气候问题切实存在,但并不是总可以被人注意到。科学传播者应当谨记这一点,并努力在与普通人的交流过程中,找到将科学信息与受众个人关注点连接在一起的方法。这些连接点可能存在于许多地方,比如金钱、信仰、个人安全,或是好奇心。


Kirk Englehardt 是田纳西大学市场营销与公关学院副院长,在给我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更广泛的公众活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如果我们想提升公众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和支持,它绝对是必需的……公众不会去阅读期刊中发表的学术文献,而媒体往往需要我们的帮助才能讲清楚这些科研成果的真正意义。如果你想要扩大自己研究的影响力,就需要更广泛地去传播它们,并且让自己的成果尽量易于理解。”


本文作者 J. Marshall Shepherd 博士是天气与气候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曾任美国气象学会(AMS)2013年主席,现任佐治亚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项目主任。Shepherd 教授曾在 NASA 哥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从事了12年的气象研究,于2004年获得白宫颁发的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PECASE award),目前他还是气象电视台(The Weather Channel)脱口秀节目 Weather Geeks 的主持人。Shepherd 教授发表过超过80篇经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并以科学传播先锋形象活跃在白宫、国会和多家大众媒体。


原文链接:

http://www.forbes.com/sites/marshallshepherd/2016/11/22/9-tips-for-communicating-science-to-people-who-are-not-scientists/#4724f874297e


阅读更多


▽ 故事

· “玩具”登上 Nature 子刊:纸片离心机,只要一块钱!

· 长在穷人家:寿命更短,性格更糟(不是玩笑)

· 当实验不可重复,哈佛教授选择撤稿 Cell 重磅论文

· 屠呦呦、赵忠贤问鼎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附奖项详解)

▽ 论文推荐

· 可以探测蜘蛛脚步的超级橡皮泥 | Science 论文推荐

· 我们的大脑是分裂的? | PNAS 论文推荐

· 新型材料或能连接量子物理和经典物理 | Science论文推荐

▽ 论文导读

· Science 等一周论文导读 |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

· Science 等一周论文导读 | 化学 物理 天文 生态 地球科学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